资讯中心
Starring Air International HR
为灵活就业注入“源头活水”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不少企业停工停产,就业形势严峻。作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可吸纳大规模就业人员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成为现阶段稳就业的重要途径,正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接受。
拓宽渠道增加劳动收入
2020年4月,小郑从河南省鹤壁市的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工作自由、灵活,门槛低,还挣得多。”在谈到选择当外卖骑手的原因时,小郑告诉记者。自北京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各社区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起,他的工资也在“水涨船高”:从4月的7000余元上升到6月的1万元。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他们或成为网约配送员,或当起了滴滴司机,或摆上了地摊。借助互联网东风,近年来,以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为主要代表的灵活就业成为新就业形态,并越来越普遍。这些职业时间自由、工资较高、工作方式灵活,对劳动者产生了较大吸引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外卖骑手数量已接近800万人,网约车司机近千万人。
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随着人社部不断公布新职业,这些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之上、由灵活就业催生出的新职业也日益得到社会认可。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当前平台员工数为623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以阿里巴巴淘宝直播为例,疫情期间淘宝直播新增各类达人主播超过3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倍,其中专注电商助农的“村播达人”超过50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倍。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灵活就业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现阶段“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灵活就业方式吸纳了大量转移就业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成为稳就业和促就业的新引擎,同时由于其高度灵活自主的就业特征,也激发了劳动力市场新的活力和灵活性。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整体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灵活就业人数仍能保持较快增长。”美团点评法律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孟续铎表示。
政府赋能为灵活就业“松绑”
2019年12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强调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大力支持灵活就业。
2020年7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通过鼓励个体经营、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开展有针对性培训等形式鼓励灵活就业,增强群众灵活就业能力。
灵活就业,能帮助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半年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鼓励灵活就业的措施,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例如,在宁夏,人社部门送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礼包”,对今年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范围、年限、标准进一步放宽。
在鼓励灵活就业方面,浙江省支持力度颇大。今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允许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企业,通过劳务外包、加盟协作等方式,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从业人员可按规定先行参加工伤保险。
“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线下的工作机会变少,但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创业和网上开店。只要有心,一样能在线上发现商机。”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蒋丹,平时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由于疫情影响到订单量,她的每月工资减少了近60%。
今年5月,看到政府鼓励灵活就业,蒋丹心思马上活络起来。她以加盟的形式开了一家网店,专卖玫瑰饼、牛皮条、小汤圆等云南特色零食,近3个月的生意还不错。
通过鼓励灵活就业的形式让这一部分“动”起来,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活力,更能“立竿见影”地增加他们的收入。
“个体经济对于解决就业非常重要。个体工商户兼具业主和打工者身份为一体,双重身份能够激发复工复产时期劳动者渴望就业、创造就业的积极性。另外,新就业形态因为用工灵活、形式多样,催生了很多新就业岗位。灵活就业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快速进行匹配实现就业。这些灵活就业形式目前的‘火爆’,体现了市场的正常需求,对此应当加大激励力度,积极进行引导。”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对于各地陆续探索推出系列政策,莫荣认为,这体现出推动灵活就业的开放思维。灵活就业从业门槛相对较低,时间自由灵活,在现阶段是值得鼓励推广的。特殊时期下,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应成为各级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
“尽管城市管理和劳动者权益保障仍是当前政府权衡地摊经济等类型灵活就业必须要考虑的若干问题之一,当前还是仍要以经济回暖为首要目的,让更多人实现就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灵活就业中来。”莫荣说。
与时俱进为灵活用工保驾护航
对于越来越多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的现象,河北七海人力集团董事长武科英表示:“灵活就业本质上是对闲散化、碎片化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显然它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未来肯定会有灵活就业、灵活用工潮。”
武科英认为,当今社会就业主力军变成了90后、00后,他们对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及方式都有新的要求。秉持着“自由最高”的理念,传统的固定岗位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部分青年就业者的追求,灵活就业将在日后逐渐成为主要的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在扩充就业容量的同时,也因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用工关系弹性化等特征,给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冲击。这也对加强这部分就业群体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的政策基础上,还需推动政府、社会形成“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共识,有效助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经济发展。利用小时工、季节工、综合工时制等灵活用工形式,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防范不规范用工的风险。
现阶段,各级人社部门正有序探索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障。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江苏、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先后出台相应政策,或是采用职业伤害保险等商业保险形式覆盖新业态从业者,或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新业态从业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推动这部分人群的参保扩面,并不断探索其他形式的职业伤害保障机制。
针对不少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当地户籍才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莫荣认为,应研究解决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问题,进一步优化社保参保服务,提高社保覆盖面,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这一庞大劳动群体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