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Starring Air International HR

874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季”怎样了

2020-08-24 中国青年报

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874万。如今,部分企业的秋招已拉开帷幕,新一届的毕业生也将加入求职市场。这个被称作“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应届毕业生们找工作找得怎样了?


8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课题组依据招聘平台大数据,将6月份仍在求职的应届大学生识别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女大学生比例比男大学生高17%。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投递过简历的应届大学生中,仍有27.7%的女大学生处于求职状态,就业难度系数要比男大学生(25.5%)高出2.2%。《报告》还显示,学历越高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度系数更小。但女硕士的就业难度系数(18.9%)比男硕士(12.2%)高6.7%,在各类学历中表现出了最大性别差异。


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比重最高,占65.6%,大专生为26.2%,硕士和博士占比分别为8.0%和0.14%。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户籍地在三线城市(29.2%)和四五线城市(41.5%)的大学生比重超过了七成,构成了仍在求职的大学生的主体。


由于多种政策支持,湖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并未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湖北6月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为2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地区高校仍在求职的大学生比率为30.1%,高于京津冀(26.9%)和长三角(26.3%)地区,成了三大城市群里就业最难的地区。


数据显示,6月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中,非重点大学毕业生比重超九成(一般学院(52.1%)和非重点大学(39.4%))。就业难度系数方面,重点大学也有14.7%的学生仍在求职,而非重点大学(26.2%)和一般学院(30.9%)就业难度系数约为前者的两倍。


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报告》分析认为,除疫情冲击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大学生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是主要原因。


比如,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困难。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规模最大(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为(1.7%)。这些专业是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半数以上,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也导致了就业难。


此外,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之间的资源错配,也客观上造成了就业难。


报告认为,2020届毕业季已过,2021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双届叠加”的更严峻局面,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组合拳”,以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对冲周期性因素,以新经济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缓解结构性因素,以提高“云端招聘”的质量和渗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等。


报告指出,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首次就业群体,相较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农民工的传统反周期就业政策,应结合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目标,为今明两年应届大学生提供“大规模人力资本密集型公共岗位”。比如,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


报告还认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联合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