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Starring Air International HR

灵活就业前景广阔,没有固定雇主的“打工人”成为就业新形态!

2020-11-13 网络

新技术造就新世界,新变化带来新机遇。新就业形态如一股洪流势不可挡,为共享经济注入灵活就业的新内涵。


新就业形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就业方式的“去组织化”,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新就业形态由平台经济演化而来,是以互联网平台直接连接供给和消费两端的平台化、去雇主化的灵活就业模式。新就业形态的持续发展是劳动力市场机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网约车、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催生了网约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大量新就业形态,使灵活就业和零工经济日益走红。以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是一种灵活就业方式,满足了从业者时间自由、补充家庭收入等多方面的需求,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共享经济平台员工达623万人,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达7800万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抖音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3617万个,为互联网营销师、个人创作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数据表明,在具备外包基础和零工模式的岗位上,基于相同用工需求同时服务多家企业的“共享”趋势更为显著。在“互联网+服务”渗透较深入的在线教育、在线家政等用工领域,受雇人群借助于平台资源,从一对一的直接就业向一对多的衍生就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全球劳动力市场发生剧烈变化。根据美国企业技术研究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开始永久性进行远程办公的人员数量将会达到34.4%,呈现翻倍增长趋势。在全世界范围的用工市场上,都在呼唤这种可以随需而动、专业适配、能力打包化的全新就业能力。


伴随大量数字化平台的崛起,平台型用工模式已经逐步被企业与劳动者所接受,劳动者工作提质增效效应明显。如北京海因科技的谷仓众包平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的业务交易全流程服务,满足了企业及个人的薪税结算需求,得到用户的一致认同。


另外,灵活就业保障了劳动者的薪资给付。以按次计费、按单量收费为主的付酬模式让劳动者不仅拥有多劳多得、有劳必得的收入保障,还使得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基于任务支付薪酬的新就业形态有着更短的薪酬支付周期,明确的支付规则使得薪酬分配更为公平,而体量更大的平台作为薪酬给付的兜底方承担着第三方支付和计算的责任,基本杜绝了在以往灵活就业中时常出现的拖欠工资现象。


从薪酬方面看,美团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灵活就业从业者的月平均收入达到5062元,年收入达到60732元,略高于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3604元。


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从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根据中央促进新业态发展和支持灵活就业的要求,国家将灵活就业发展纳入就业优先战略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各种灵活就业形态的发展,允许企业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情况下,结合实际采用非全日制、阶段性合同、劳动者个人承揽、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用工,完善对平台型用工等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这一系列重量级表述凸显了行政力量对其的清晰定性,并为灵活就业市场政策的制度安排明确了规制走向。


灵活就业市场得到长足发展,促进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从2017年开始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476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还将达到590.8亿之多。


个人的灵活就业选择与企业的灵活用工偏好相互裹挟,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劳动力市场大变革。